您現在的位置: 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河南省千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成立加快培育洛陽、鶴壁等產業集群
發布時間:2017-03-31 16:44來源:其它網站 點擊:
2017年1月3日,由河南投資集團發起設立的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成立,基金采用“1+N”的母子基金模式,母基金300億元,子基金規模不低于700億元,形成千億級基金規模。
河南省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投向何處?按照河南省“十三五”規劃,基金將重點投向我省“10+8”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專業化、市場化運作,加快培育鞏義、洛陽、鶴壁等產業集群,使我省“1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規模力爭到2020年達到3萬億元;大力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保險、綠色金融等創新產品;支持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對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優先列入省、市重點項目,優先安排土地指標、環境容量指標,優先協調煤、電、油、氣、寬帶等要素,加強運輸等相關保障服務。
加快建設高校泛在的信息網絡設施,深入推進“寬帶中原”建設,打造高帶寬智能化光纖寬帶網絡,鼓勵通過多種建設模式推進城鎮熱點公共區域、高流量業務區WLAN(無線局域網)覆蓋,構建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通信網絡樞紐。加快推進衛星應用關鍵技術研究,促進北斗、高分與先進制造業融合,推動在政府決策、行業管理中應用衛星。
加快推進鄭州、洛陽國家級大型數據中心樞紐建設,優先布局電信、互聯網、金融、證券、保險、物流等國家和區域后臺服務中心,共建中部數據匯聚交互基地。大力發展高端智能信息產品,依托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打造集研發設計、整機制造、配件生產、軟件開發、手機銷售于一體的智能手機產業集群,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智能手機研發生產基地。培育壯大信陽、南陽等智能終端產業集群。
推動電子商務大發展。加快鄭州、洛陽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等建設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大力推廣智能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生產制造新模式,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推進大數據創新應用。重點開展交通物流和農業糧食大數據創新應用,建設國家交通物流大數據創新應用示范區和國家農業糧食大數據創新應用先行區。
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生物種業集團,重點加快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發展,推進生物農業規;瘧,培育生物服務新業態,力爭生物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成為國內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提升中藥現代化水平,培育豫藥品牌。支持骨干企業為龍頭,建設集種植、精深加工、商貿流通為一體的中醫藥產業鏈;積極發展生物創新藥。針對重大疾病和多發疾病,大力推動基因工程藥、新型疫苗藥物、生物診斷試劑等創新前沿關鍵技術研發。加快生物制藥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生產基地建設;加快發展高性能醫療器械,推動便攜式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產業集群發展;大力發展生物育種。提升具有優勢的小麥、玉米、牛、豬、雞等育繁推一體化能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生物種業集團。
建成全國重要的機器人和數控機床產業基地,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為方向,重點發展先進機器人、智能制造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航空航天裝備和增材制造裝備、人工智能等,加快突破一批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制造瓶頸,推進產業化示范應用,力爭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建成全國重要的機器人和數控機床產業基地。建設智能機器人可按中心。智能巡檢機器人等項目,建成洛陽機器人產業基地,支持鄭州、許昌、安陽等地發展特色機器人產業。
航空航天裝備方面,重點依托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加快發展航空航材制造及維修產業。依托安陽、上街通用航空試驗區,加快發展通航飛機制造及維修產業。依托洛陽、信陽航空航天裝備產業基礎,加快推進洛陽航空光電產業基地、信陽航天航空緊固件和特種裝備產業基地、河南航天液壓氣動元件技術研發中心及產業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衛星導航、衛星遙感產業,推動北斗導航和高分在重點領域部署,以應用促進北斗導航和高分產業發展,建成研發、生產、應用服務產業鏈條基本完善的產業集群。
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動力和儲能電池產業基地,重點推進洛陽鋰電子動力電池產業基地建設,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國內最大的鋰電子動力電池產業化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推動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核心零部件跨越提升,推進與東風集團、奇瑞集團、海馬汽車集團等企業深度合作,擴大新能源汽車產量,建成國內重要的新能源客車、純電動乘用車制造中心。
加快發展便捷智能充電基礎設施。在公共服務區域、居民區與單位加快配建充電樁、城市充換電站、城際快充電等設施,大力發展“互聯網 充電基礎設施”,提高充電服務智能化水平,“十三五”期間要建成集中式充換電站1000座、分散式充電樁10萬個以上,滿足超過35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重點發展高端合金材料、新能源電池及電子信息材料。以超輕化、合金化、專用化、高性能、綠色化為主攻方向,以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電子信息、健康醫療等領域需求為重點,開展重大技術攻關,積極發展中高端鋁加工、鎂合金、鉬鎢銅鈦深加工等輕型化、專用化合金材料,著力發展具有高強高韌和優異成形性能的鋁合金壓鑄材料,擴大高強韌鎂板帶、精密鎂合金壓鑄件、鎂輪彀等產品規模,積極發展鉬板、鎢硬質合金、多孔鈦及鈦合金材料、鈦板帶管、高性能靶材、含鉬鎢催化劑等高性能專用產品,加快發展高性能特種鋼、非晶合金帶材,推進新型合金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應鏈。
力爭數字創意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加快傳統文化資源數字化。鼓勵對藝術品、文物、古跡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特色文化等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化和開發,加強數字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文化館、檔案館等建設,豐富數字創意內容產品。加強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3D打印等新興信息技術在工業設計、廣告設計、建筑設計、園林設計等領域的融合應用,鼓勵發展網絡協同設計、眾包設計、個性化定制、3D在線打印等互聯網設計新模式。